鋰鹽的作用介紹
作用機制
(1)作用機制尚未闡明,主要研究有:
?、黉嚱涬x子通道進入細胞,置換細胞內鈉,引起細胞興奮性降低。此外,鋰的許多化學性質與鈣和鎂離子相似,或許可取代鈣和鎂的某些生理功能,如影響鈣離子調控的遞質釋放與影響鎂參與的cAMP生成等。
?、谝种剖荏w效應。情感性障礙的NE-ACh 平衡假說認為,如果NE能系統功能亢進,引起躁狂,如果ACh能系統功能亢進,引起抑郁,鋰治療能減少Ca離子過多流入細胞,因而拮抗ACh能系統功能亢進,逆轉抑郁。長期鋰治療能抑制NE能和ACh能所調節的三磷酸鳥苷與G蛋白結合,因此發揮抗躁狂和抗抑郁作用。
?、垆嚹芤种浦袠蠳E和DA釋放并增加神經元再攝取,這與TCA作用相反。TCA和ECT均可引起β受體功能下調,這有賴于5-HT系統功能健全。鋰能加強5-HT功能,對β受體也能有直接下調作用,提示鋰可通過直接或間接作用發揮抗抑郁效應。
?、躢AMP和磷脂酰肌醇(PI)屬第二信使系統。很多激素與神經遞質通過cAMP作用于靶細胞發揮作用。cAMP在腺苷酸環化酶(AC)催化下由ATP生成。鋰對AC有抑制作用,并可優先抑制腦中腎上腺素敏感性AC,從而產生抗躁狂作用。鋰也影響腎、甲狀腺的AC,這與副作用有關,如引起局限性腎單位萎縮或間質性纖維變性、甲狀腺功能低下等。因新型抗抑郁藥羅列普拉(rolipram)為選擇性cAMP磷酸二酯酶抑制劑通過抑制磷酸二酯酶(PDE)防止cAMP滅活,使cAMP含量增高而有抗抑郁作用。有人提出抑郁癥第二信使失衡假說,認為抑郁癥是第二信使cAMP和PI二個系統不平衡所致。cAMP系統功能亢進,PI系統功能相對減退導致躁狂,反之導致抑郁。鋰抑制AC,減少cAMP生成,可治療躁狂。此外,鋰抑制肌醇-1-磷酸酶,減少4,5-二磷酸磷脂酰肌醇(PIP2)生成,下調PI系統功能,利于抑郁癥的防治。
鋰的適應證
為各種躁狂癥。對躁狂或抑郁發作均有預防作用。也用于分 裂心境障礙、精神分 裂癥伴興奮沖動或攻擊性行為。鋰鹽的療效一般認為:單雙相中以雙相較好;發作頻繁,如快速循環型效果差;40歲以下效果好;一級親屬中有雙相陽性病史者好;既往用鋰鹽有效者較好。
劑量與用法
口服:小量開始,治療量為500~2000mg/d,維持量為500~1000mg/d,分2~3次飯后服。約一周后見效,故開始可并用抗精神病藥,以控制興奮癥狀??捎寐缺夯蚍哙ご伎诜?、肌注或靜脈點滴給藥,一旦癥狀減輕可改口服。也有人提出氯氮平并用鋰鹽療效明顯,推測可能為治療作用互補及部分副作用互相抵消所致,如鋰鹽的煩渴、多尿、稀便等副反應可被氯氮平的流涎、便秘等中和;而氯氮平引起的粒細胞減少癥為鋰鹽引起的白細胞增高所補償。對發作病人應維持治療至少6個月,多次發作病人應長期維持治療。鋰鹽的治療安全指數低,治療量和中毒量較接近,故治療時應監測血清鋰濃度。應在末次用鋰12h 后,抽血檢測。開始每周查1次,第4周后每2周1次,第8周后每月1次,必要時應隨時查。血清鋰有效濃度0.6~1.2mmol/L,維持治療0.4~0.8mmol/L。1.4mmol/L為有效濃度上限,超過此值容易中毒。但因個體差異大,應將實驗室數據與臨床觀察結合考慮。老人應減量,血鋰濃度為0.4~0.8mmol/L。紅細胞鋰檢測價值待考。